虎鲸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参考封面动物也有情感,能共情会悲伤找
TUhjnbcbe - 2024/8/5 23:40:00
参考消息网9月23日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0月号(提前出版)一期刊登题为《动物在想什么?就像我们一样,能共情、会悲伤、找乐子》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作为人类,我们仍然认为自己卓尔不群,和其他动物有着本质不同。然而过去半个世纪,科研人员积累了很多非人类物种拥有智识的证据:新喀鸦会折断小树枝,从树干中钓虫子;章鱼会解题,还会搬石头遮挡巢穴入口。很多动物具备令人印象深刻的认知能力,对此我们不再怀疑。但它们是不是只比高等机械强一点,就知道生存和繁殖?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0月号(提前出版)封面科学家开始转变认识越来越多的行为研究,以及野外轶事记录(如虎鲸会推移死去的幼崽长达数周)都表明,很多物种与人类的共性大于此前想象:大象会悲伤,海豚会嬉戏,乌贼个性鲜明,渡鸦似乎能对同类的情绪作出反应,很多灵长类能建立牢固的友谊。有些物种,比如大象和虎鲸,长辈会把从经验中获得的知识传授给晚辈。另一些物种,如大鼠,能做出同情和善意的举动。多得出人意料的非人类物种有感知力,内心丰富,这一逐渐清晰的图景对于我们如何看待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不亚于一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式的革命。仅仅在大约30年前,还没有人认为动物思维是值得科学探求的话题。“动物情感,呃,那时只是浪漫想象。”美国埃默里大学动物行为学者弗兰斯·德瓦尔回忆道。德瓦尔终生都在研究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也是最先主张认可动物意识的科学家之一。他说,自几十年前起,科学人员开始承认某些物种有感知力,但辩称它们的体验和人类没有可比性,因此无关紧要。德瓦尔说,现在有些行为学者确信,“很多动物的内在活动和人类同样复杂”。他说:“区别在于,我们能通过语言表达,我们能谈论自己的感受。”这种新理念如果得到普遍接受,会引发人类与其他物种关系以及对待其他物种方式的全面重新思考。“如果你认可动物的情感,包括昆虫的感知力,那它们就有了道德意义,”德瓦尔说,“它们不是和石头一样,而是有感知力的生物。”不难发现,从跳蚤到黑猩猩等众多物种都有情感,只是有些初级,有些高级。能读懂和回应情绪渡鸦的认知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体现出的行为还能指向智商的另一面:共情。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行为和认知生物学者托马斯·布格尼亚尔多年前在研究渡鸦行为时注意到,在两只渡鸦搏斗后,目睹战况的旁观者似乎会安慰斗败的一方。科研人员能通过大鼠实验更细致地研究上述现象。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神经学者茵巴尔·本-阿米·巴尔塔尔设计了一项实验:将大鼠关在带有孔洞的透明塑料管,管上安有能从外面打开的门,然后将塑料管放进笼子,笼中装有一只能自由活动的大鼠。塑料管中的大鼠扭动着想要出逃,另一只大鼠看出了它的痛苦,开始围着管子转圈,撕咬管子,还试图在管下挖洞。经过几轮尝试,自由的大鼠明白了怎样打开管上的门。一旦学会开门,自由的大鼠即刻就把受困的大鼠解救出来。情商(包括对同类痛苦作出反应的能力)的一大要素是能读懂他者情绪。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研究人员利安娜·普鲁普斯在一项研究中为马圈围栏放上两张纸板,纸板上印有与实体等大、从正前方拍摄的马头:其中一匹马耳朵支棱,鼻子和嘴巴放松,眼神平静,是匹心满意足的马;另一匹投出威胁的眼神,耳朵后缩,牙关紧咬,鼻孔大张。普鲁普斯的学生牵来一匹马,它站立几分钟,思索着图片,然后跑向那张满足的面孔,用鼻子轻蹭图片。普鲁普斯和同事让48匹马接受这类测试:有些马要在满足和愤怒的图片中做出选择,有些看到的都是满足和平静的面孔,还有一些是愤怒的面孔。在满足和平静的面孔中做选择时,马儿并没有偏好,但如果它们面前出现愤怒的面孔,几乎总是避开。这让研究人员确信,对于从未见过的同类,马儿也能识别其表情。在另一项研究中,普鲁普斯向马儿展示人类微笑或愤怒的照片,该研究同样测试了48匹马。结果显示,马儿具备一种微妙的能力,可以读懂和回应的不仅是同类的情绪,还有人类的情绪。会为自己的意愿发声生活在美国芝加哥的言语病理学者克里斯蒂娜·亨格四年前抱回家一只小狗,当时她希望了解小狗头脑中的想法。亨格帮助言语迟缓的儿童时会用到一款交流工具:一块存有预先录制词汇的板子,点击按钮发声。她想知道能不能训练这只名叫斯特拉的小狗点击按钮,表达“水”“玩”“外面”等词汇。斯特拉学得很快,大概一个月后就能开始通过按钮为自己的意愿发声。今春的一天,亨格正在接电话,斯特拉试图吸引她的注意。斯特拉先是点击“看”“来”“玩”的按钮,亨格无暇顾及,于是斯特拉接着尝试表达同样信息的其他词汇,包括“想,玩,外面”。最后,深感挫败的斯特拉点击“爱你”,紧跟着是“不”。亨格大吃一惊。“我从没想过,给她‘爱你’按钮是让她在生气时告诉我‘不,爱你’,”亨格说,“但是看到她头脑中涌动的这些想法,真的很神奇。”斯特拉并不是以这种方式敞开内心窗口的唯一小狗。近年来,其他狗主人也在使用宠物交流工具。这一趋势促使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认知学者费德里科·罗萨诺发起一项研究,近位狗狗和猫咪的主人报告自己宠物利用按钮表达词汇的情况。罗萨诺说,他看到在众多实例中,狗狗会寻找缺席的家庭成员。内心感受可能很丰富在野外,海豚互相追着玩。这只是会嬉戏的众多物种之一。研究认知演化的理查德·伯恩在非洲观察大象时经常看到小象追逐没有威胁的动物,比如牛羚和白鹭。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校区的动物行为学者戈登·伯格哈特说,科学人员还收集到鱼类和爬行类嬉戏行为的证据。他观察到苔藓蛙会一直骑着水箱底部冒出的气泡,直到水箱顶部。嬉戏消耗能量,甚至可能带来伤害,而且并不总是直接满足目的。那为什么动物还要嬉戏呢?研究人员认为,嬉戏演化出来是其有助于增进社会群体的成员联系。嬉戏还能帮助动物练习奔跑和跳跃等提高生存概率的技能。那么促使动物嬉戏的动机是什么呢?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生物学者文森特·雅尼克说,一个貌似可信的答案是,找乐子。他说:“为什么动物做某事?因为它想做。”就算一时没有其他任何益处,看上去嬉戏也能给动物带来乐趣,丰富它们的内心生活。像我们这样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动物,内心生活有多丰富?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人类学者萨拉·布罗斯南展开实验,试图窥视卷尾猴的思维。参加研究的卷尾猴在所有食物中,最喜欢葡萄。如果两只猴子都拿到黄瓜片,就会满意地吃下去;但如果一只猴子一直拿到葡萄,另一只总是拿到黄瓜的猴子明显就不满起来。后者要不把黄瓜丢开,要不朝布罗斯南扔去。显然,不公对于猴子来说难以忍受。在另一项只有一只猴子的测试中,它眼睁睁看着葡萄在隔壁圈舍中越堆越多,一开始这只猴子往往拒吃黄瓜,但时间一长还是会把黄瓜吃下去。布罗斯南说:“所以看上去它们没那么介意对比,而是更介意不公。”这项研究表明,对于公正的预期——以及遭受不公时感到的委屈,很可能不是人类独有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参考封面动物也有情感,能共情会悲伤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