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成语叫做沐猴而冠,这个成员往往是正统政权用来形容伪政权而用的成语。而《西游记》中猴子称大圣,公开与天庭分庭抗礼。用神话的形势活话了沐猴而冠这个成语。
而不止花果山出现了沐猴而冠的情形,作为一部大寓言,《西游记》无时无刻不在影射些什么。而《西游记》影射明朝朝政,这基本上已经是显学。而在孙悟空龙宫借宝一回。龙王的五大武将,职衔就很有意思。首先出场的是鳜都司。都司全称都指挥使司。是明朝特有的官职。相当于一省的军区司令。正二品正部级高官。
接着出场的三大武将分别是鲌太尉,太尉这个官职大家都比较熟悉。首先想到的是高俅高太尉。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正一品正国级。但是在明朝就已经取消了。而鲌太尉之后是鳝力士,明朝时力士大概相当于仪仗队的仪仗兵。相当于正六品。大概是个校级军官。虽然级别不高,但代表着龙王的脸面。所以由当朝一品鲌太尉领着去见美猴王倒也不跌份。最后出场的两位武将是鳊提督、鲤总兵。提督在明朝不是常设职务。但是职权非常之大,是正一品正国级,总兵在明朝也不是常设职务,通常也由正一品正国级的朝廷大员担任。
这一套武将领导班子和大家常戏说的虾兵蟹将有很大的不同。毕竟虾兵蟹将都是带甲的生物。包括文职龟丞相身上也厚厚的一层甲。给人一种龙宫尚武的感觉。然而东海龙宫的五大武将却给人一种整体文恬武嬉的感觉。这其中鳜,鲌,鳊,鲤四大将都是淡水鱼。却在东海供职,难免会有种晋做楚才的感觉。这其中除了鳜鱼是比较凶猛的食肉鱼以外。鲌,鳊,鲤都性格较为温顺。结果凶猛的鳜鱼却只能屈居二品,吃素的鱼却能高居一品。这种职位安排难免会让人有所联想。而鳝鱼有两种,一种是黄鳝,还有一种海鳝。能给龙王做仪仗兵的自然是海鳝无疑。这豹纹海鳝长的颇具威仪。战斗力也颇强。说起来和龙王多少也算沾亲带故。却只能屈居六品仪仗兵,还要文弱的鲌鱼带领才有资格出场。可想这龙宫的文恬武嬉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这样看似仪表堂堂,实则孱弱不堪的武将配制。如何能让孙悟空不窥破其中的虚弱。最终龙王深受其辱也是在所难免的事了。而这种孱弱的武将体制,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明朝的政治体制。明朝总体而言是内中外轻的政治体制。文官领兵,乃至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与龙王任命淡水鱼镇守东海有何两样。试想,如果龙王任命大白鲨为总兵,虎鲸为总督。谁还敢上门欺负呀。不过我要是敖广,每天睡起来看见这么两个长着血盆大口的家伙。估计我也会睡不着觉。所以任用观赏鱼做大将,也算是一种帝王心术吧。
反观花果山一方。悟空刚学会本领就御驾亲征混世魔王。吞并水脏洞为自己夺得了政治本钱。接着就是掠夺傲来国的武器资源。全民武装自家的猴子。并且大胆启用和自己同样拥有智慧和神通的赤尻马猴和通背猿猴做元帅将军。对以独角鬼王为首的七十二洞妖王也大肆封赏。使其能够忠于自己。和六大妖王称兄道弟,并称大圣。这一切灵活的政治手段,都使得孙悟空最终有了最终能够幻想的本钱。
而孙悟空的这一套骚操作,天庭乃至龙宫一样都不敢有。因为三界等级有序,大家都被束缚在制度的条条框框中,不会轻易的打破这种政治游戏规则。首先第一条御驾亲征,无论是玉帝还是龙王都是有相当法力的。但是都不愿自己去御驾亲征。而在民间,吴氏所在的大明皇帝御驾亲征的次数算多的。其他王朝皇帝更多的是愿意做个安静的宅男。孙悟空一样的外敌来了,能用宝物打发走就尽量打发走。
武装自家猴子,龙宫的虾兵蟹将,天宫的十万天兵天将那都是有编制的。个顶个的惜命。没必要为了打仗丢了吃饭的脑袋。大家都这么想,自然也就不愿拼死战斗。而花果山的猴子虽然法力远逊于天兵天将。但是猴王有啥好处,都能第一时间想到他们。所以自然个顶个的战斗力十足。联想到吴氏所在的嘉靖朝。正规官兵被一帮不正规的倭寇打的丢盔卸甲。反倒是戚继光领导的一帮浙江山区农民又将倭寇杀的片甲不留。岂不正是这个道理。
封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为将帅。这《西游记》中共有四大神猴。相当于猴类的黄金家族。从某种程度而言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是灵明石猴孙悟空的同宗兄弟。打击同宗势力是历代帝王的不传心术。而孙悟空却能放心启用宗亲,而用七十二洞妖王,和七大妖王称兄道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都是历朝反王和塞北势力常用的手段。而天界等级有序,不可能采用这种手段。而在民间,人间帝王也是这种思维。爵不可滥封,一字并肩王更是稗官野史的演义而已。小圣二郎神那样听调不听宣的地方势力存在,已经是中央朝廷对地方势力最大的容忍底线。
而孙悟空两次接受招安,结果名为招安实为扩张。第一次当弼马温对天庭有所了解。第二次招安更是自己喝了大量的营养品法力大增,也让猴子猴孙们品尝仙品有了仙力。可以与天界势力有所抗衡。而三分招安,七分扩张的套路。明太祖在元末就玩过。孙悟空不管在天庭任的是大官还是小官,虚职还是实职。花果山的猴子还有七十二洞的妖王都是听命于他的。而天庭没有体察到这一点,或者不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