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浩荡奔流,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千湖百川,在下游江海交汇处滋养出一片美丽富庶之地——江苏。
站在江海交汇点,如何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江苏坚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决策部署,全力推动长江江苏段绿色发展。
近5年来,江苏扎实推进环境问题整改,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沿江及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浩荡八百里,江苏鱼米乡。践行新发展理念,矢志高质量发展,一曲澎湃激越的新时代“长江之歌”,在江苏1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磅礴奏响。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在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一座龙门吊矗立江畔——这是浦口“十里造船带”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印记。今年6月,当地最后一家船厂被拆除,原址将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变身长江大保护宣传教育基地。而对岸的江宁滨江开发区,昔日码头堆场也变成“江豚公园”。这里,是万里长江入苏“第一站”,也是观察长江江苏段变迁的“第一镜头”。
江苏,以江得名、因江而兴、依江发展。长江横贯江苏公里,岸线总长公里,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提供了全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两岸多万人尽享鱼米之足、舟楫之便、岸线之利。
改革开放以来,扬子江两岸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金水道”开始溢出“*金效益”。本世纪初江苏推进沿江开发,一批大吞吐量、大用水量、大用电量的“重型”工业迅速落户长江江苏段,大开发、大建设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壮大、百姓生活走向富裕,但也付出了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奔涌千万年的大江“病”了,还“病”得不轻。
长江,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关切的目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高度,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担当,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划定航向。
长江大保护“极端重要”,江苏省委、省*府“极端重视”。
“长江经济带既是经济带又是生态带,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带,为母亲河‘治病’非常重要、十分紧迫,绝不能再欠生态账、吃子孙饭,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学习时报》撰文强调,要深刻认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极端重要性。江苏省委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省委省*府主要领导多次沿江调研,定期现场推进。年5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带领沿江8市和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乘船对江苏段全程考察,今年又把这项工作作为牵头联系的重点改革任务加以推进。省长吴*隆多次深入沿江各地问题点位实地检查,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打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
推动大江巨变,先要在头脑里来一场革命!一场场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有没有轻轻松松走在前列的盲目乐观、有没有满足于过去经验做法的路径依赖……为什么江苏化工产业还有如此多的低端环节、为什么整治危险污染小化工的杂音还如此多……“九个有没有”振聋发聩,“六个为什么”发人深省。现实教训让江苏更加深刻认识到:“长江病实质是发展之病,根子在发展理念。”
在“自我革命”式的深刻反省中,全省上下统一思想、明确共识、坚定方向:只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不折不扣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深学深悟中纠正片面认识,切实解决*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与陈旧的发展方式决裂!“壮士断腕”成必然选择——
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岸线整治。江苏在全国率先高质量完成国家交办的68个拆除取缔项目、个整改规范项目,全省“两违三乱”整治项目基本实现两年任务一年完成。腾退岸线60.3公里,生态型岸线占比提高到62.1%。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推进生态修复。江海湖统筹,水土气共治,从新济洲到圆陀角,里江苏段水清岸绿、生机盎然。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优化。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问题,一批化工园区、集中区整体关停、创新转型,一批钢铁石化等重化产能改造提升、逐步迁转。下好创新驱动“先手棋”,推动沿江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新发展理念为导航推进建章立制。立足五年、放眼百年,协同治理谋长远。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先后出台实施规划、高质量发展意见以及20多个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含金量、含绿量。
水质变好了,滨江岸线变美了,百姓生活更加舒心了,“春来江水绿如蓝”胜景重现!今年我省PM2.5年均浓度“六连降”,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主要入江支流断面优Ⅲ比例提升34.3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沿江生态环境质量达到5年来最好水平。
5年来,江苏省级财*用于长江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的资金已有多亿元,全省各地累计投入超过万亿元。数字的背后,是江苏坚决贯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心和行动。
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长江江豚,“天生微笑的精灵”,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据多个观测点统计,长江江豚现在和南京市民一年“打照面”约次。
过去几年,长江江苏段沿线历经一场场“刮骨疗*”式艰难转变,终于迎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和谐共生。
南京燕子矶,靠城面江,曾是老工业集聚区,18.81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化工生产、仓储物流、砂场码头等各类企业家,曾以近亿元的年产值、近30亿元的税收支撑栖霞区经济的“半壁江山”。燕子矶处于主城上风向位置,工业污染排放和恶臭对城市影响明显。痛定思痛,燕子矶累计投入多亿元,完成全部工业企业的关停搬迁,协同推进长江岸线整治、产业结构转型、黑臭河道治理、城市有机更新等,彻底摘掉“化工重镇”帽子。年,燕子矶地区服务业创收等经济指标首次超过工业企业;今年一季度,地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
长江江苏段沿岸“蝶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充分印证“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重要论述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产业结构越来越“轻”,经济质量越来越“优”,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沿江八百里,一派风景如画。
镇江,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年12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多亩江滩湿地被非法侵占。镇江不回避矛盾,认真反思,仅半年多就彻底整改到位。一边做好破解“重化围江”的生态减法,一边做好绿化造林修复生态的加法,长江镇江段建成绿色生态廊道,也打开了“山水镇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常州把破解“化工围江”工作摆在压倒性位置。过去,人们到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总忍不住“捂鼻子”,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研发人员来到园区工作。在张家港,原本产业层次低、污染排放高、安全隐患大的东沙化工园,摇身一变成为主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的新型产业园,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超过亿元。在江阴,昔日汽渡码头变身韭菜港公园,自年以来,23.4公里港口岸线主动压缩到16.85公里,腾出的生产岸线全部用于生态修复,造绿地、建公园……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进退”之间,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
坚持“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并举。5年来,全省关停退出钢铁产能万吨、水泥产能万吨,化工生产企业压减到家,沿江1公里内化工生产企业关闭退出家。这一战略性布局和调整,腾出了沿江地区的环境容量和宝贵空间,有力推动着长江两岸发展动能转换。
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一场发展理念和增长方式的革命。“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省发改委(长江办)主任李侃桢说,破除旧动能,切换新动能,江苏正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新型产业“航空母舰”。我省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节能环保等产业居全国第一,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创新和产业层次实现了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一批支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创新支点”正在江苏快速崛起。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殷切期望。江苏沿江地区是全国产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江苏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统筹起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为抓手,推动苏锡常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和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发展,省内全域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以系统化思维谋划,江苏出台一系列创新之策、率先之举,下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先手棋”。
走进位于泰兴市的“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点击进入“长江体检表”,长江泰州段沿线不同类型的排口实时画面信息清晰呈现。年底,泰州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大数据平台整合利用生态环境、住建、交通等部门的1亿多条数据,基本实现“有口皆查、有水必测、有源必溯”。在此基础上,我省组织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工作进度排在沿江11省市前列,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
站在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九圣村三江营省级湿地公园眺望,绿树环绕。这里的江滩原来有个大船厂,环境脏乱差。经过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三江营饮用水源地水质各项指标优于Ⅲ类,Ⅰ、Ⅱ类百分比不断提升。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目前超额完成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60%水源地达标建设的目标任务。
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断面长制”,督促落实“一岗双责”,制订实施“一河一策”;在全国率先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把省域全境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全国率先高标准构建河长制体系,省委省*府主要领导带头,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有5.7万余人,实现全省水体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率先建立省级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生态环境管理的统一性、权威性显著增强……江苏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必须改变过去碎片化、局部性、应急性的治理理念,坚持系统思维,注重规律把握。
省委明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能仅仅限于沿江8市,而是要把省域全境一体纳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共治;不能单纯讲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而是要与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交通建设统筹起来;不能光靠*府推动,而是要把企业责任、社会参与结合起来;既要下好“全省一盘棋”,还要服务“全国一盘棋”。
“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字字千钧。江苏深刻认识到,唯有建章立制,才能不断筑牢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铁栅栏”,永葆清水畅流、大江安澜。5年来,江苏先后制定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江苏省实施细则(试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等,明确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立下了长江干流及14条支流1公里范围内的“最严规矩”,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管控体系,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
大江巨变的背后,“江”与“人”的关系正发生变革性重塑——
今年,52岁的渔民王德宝成为长江守望者联盟巡江支队队员。长江十年禁捕,让昔日捕鱼者变成巡江护江人。
过去,南通市临江小区居民卞玉如觉得“住在长江边上一点也不好”,因为家门口就有个化工厂,大烟囱里每天冒黑烟。现在,推开窗户,狼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如画,西面的长江奔腾开阔。
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同时,“生态”与“发展”在江淮大地结成“生命共同体”——
从沿江8市到省域全境,从长江沿线到淮河流域、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修复如火如荼。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批量回游燕尾港,消失10年的伪虎鲸出现在灌河口,贾汪采煤塌陷区的转型实践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夸赞。
从*海之滨到*河故道,从太湖之滨到运河两岸,水更清,天更蓝,古镇换新颜,大运河文化与长江文明交相辉映,创新驱动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为目标一致的坚定追求。
大江东去,奔流入海,潮平岸阔,气象万千。
八千万江苏儿女正以“走在前列”的姿态和担当,奋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