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半岛聚焦看在这里,海里的江豚找到了快 [复制链接]

1#

半岛全媒体记者赵永宝张昌威

继黑龙江东北虎、杭州金钱豹之后,青岛有种动物也火起来啦,那就是我们的海中邻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亚江豚。当然,我们的江豚可不闯祸,而是在大海里与我们相伴,为我们带来快乐。5月22日,是联合国大会确立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东亚江豚在海洋中过得怎么样,你听过它们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今年目击江豚已有十几次

在青岛,很多人看见海里哺乳动物,大的叫鲸鱼,小的就喊海豚。有一种“海豚”,渔民称它们为“江猪”或“海猪”,在日照也被称“猪鱼”,它们就是“东亚江豚”。

近日,青岛市民闫先生在奥帆中心,意外拍到了一条“大鱼”游行的画面。它在水中上下游动,活泼可爱,婉美流畅的泳姿引来不少市民围观。“这是一条东亚江豚,一种生活在海里的江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项目总监李真真介绍,东亚江豚一般不会出现在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偶尔到岸边露露面,一般是因为索饵,追赶鱼群来到岸边。

00:59

4月19日,市民在奥帆中心海域发现江豚身影。

百川东到海,生命同相连。说起长江江豚,大家知道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微笑天使”,而东亚江豚正是它的海中兄弟,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物种。

“除了奥帆中心,在青岛胶州湾、栈桥、太平角等海域,都曾出现过东亚江豚的身影。”李真真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即墨田横岛、西海岸琅琊镇附近是东亚江豚经常出没的海域。据统计,今年来,青岛近海目击到的东亚江豚出没就有十几次。

奥帆中心海域江豚身影(视频截图)

大钦岛海域两条灰白色江豚(视频截图)。

50岁的刘树杰是一名渔民,而他又不是一位普通的渔民。多年来,刘树杰一直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如今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海龙科在中国培训的第一批“持证”海马保育讲师。今年来,光他记录在册的东亚江豚目击就有6次之多。

而在*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南部区域,公益组织“东营观鸟会”自今年2月开始监测以来,几乎每个月都能发现江豚的身影。即使大声说话,江豚也不害怕,继续悠然自得地出入水中。

00:24

今年来,*河三角洲这片水域几乎每个月都能发现江豚。

阴雨天更容易见到江豚

长江江豚喜欢生活在淡水里,而东亚江豚则把*海、渤海的大片海域当成自己的“快乐老家”。有时候,东亚江豚活泼好动,会追逐渔船或者自己的猎物来到近海,与人类“亲密接触”。

“与海豚相比,江豚虽然没有那么活跃,但也能跃出水面1米多高,由于个体小,露出江面呼吸时显得动作较急促,如同蹦跳式,可见溅起不高的水花,并可听到呼吸声。”李真真向记者介绍道,成对伴游的江豚,有时一齐露出水面呼吸,有时先后错开。受惊后,潜水速度加快,并在水下变换潜游方向。

00:13

今年4月,烟台大钦岛目击到灰白色江豚。

那么,在什么天气情况下,见到江豚的概率更高呢?

烟台大钦岛目击到灰白色江豚(视频截图)。

根据渔民观察,伴随着天气变化,比如刮大风前、下雨前、天气变冷前等,江豚会频频跃出水面。渔民看到后就知道,要变天了,不要再出海捕鱼了,以免发生意外。专家也指出,江豚需要跃出水面呼吸,如遇降雨或大风等天气,它们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这是因为天气变化使得气压降低,江豚只好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取更多氧气。

所以,江豚会在阴雨天更频繁地跃出水面呼吸,当然在阴雨天也就更容易见到江豚了。

渔民误捕是主要威胁

出现在近海,对人类来说,可以与“微笑天使”亲密接触,但对江豚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今年5月3日,银海游艇俱乐部的刘教练开着帆船,在奥帆中心附近海域发现一只漂在海面上的死亡江豚,它身长1米左右,体重大约30斤。5月4日,在崂山区仰口绿石滩,早上在海边散步的常女士,在沙滩上发现一具江豚尸体。

5月份,青岛沿海接连发现两只江豚,可惜被发现时都已死亡。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项目总监李真真介绍,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山东沿海每年至少有头~头东亚江豚死亡。东亚江豚在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4月12日,西海岸琅琊附近海域发现一条被误捕的东亚江豚。

“在我国沿海,江豚是霸主一样的存在,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鲨鱼、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遇到它都躲着走。由于它的喙部坚硬,遇到威胁时,它便用喙部攻击敌人的腹部,给敌人致命杀伤。”刘树杰告诉半岛全媒记者,东亚江豚遇到的主要威胁是来自人类的误捕,尤其是渔民的双拖网、流刺网、定制张网等网具。江豚误入网具之后,无法来到水面上呼吸,就会窒息而亡。另外,江豚的母性特别强,如果在误捕或杀害的时候,捕到了它的幼崽,它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去牺牲,整个家庭就毁了。

4月17日,西海岸琅琊附近沙滩上发现一条死亡江豚。

央视新闻在年的一则报道中提到,数字显示,*渤海江豚种群的数量不及上世纪80年代初的20%,部分水域甚至不足5%。因为经济价值较低,江豚非法贸易很罕见,但误捕经常发生,从年到年,搁浅和误捕江豚报道次,误捕头。

近年来江豚种群数量有增多趋势

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青岛市进入年的伏季休渔期。*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强致力于*渤海渔业资源调查与研究已10余年,据他介绍,根据*海所近几年调查结果,伏休末期渤海渔业资源的生物量密度比伏休初期增长了3~7倍,*海渔业资源的生物量密度增长了2-5倍。休渔不仅保护了整个*渤海的渔业资源,还使得食物链顶端的东亚江豚有了充足的食物给养。

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超额完成国家、省下达给青岛市的优良水体和劣V类水体两项约束性指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8%,比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水质的提高,也为东亚江豚提供了优良的生活环境。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志愿者在田横岛向渔民调研东亚江豚的出没情况。

年5月,*海水产研究所在青岛启动国内首次*渤海江豚种群调查。首次初步评估了渤海江豚种群数量在头至头之间;基本摸清了*河口邻近海域、长岛海域、大连周边海域、青岛崂山湾和鳌山湾等是江豚的重要分布区;发现近年来*渤海江豚种群数量有增多的趋势,经常观察到20多头的大群;同时也多次调研到虎鲸、海狮等在长岛海域出没的现象。

年,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启动“东亚江豚守护计划”,针对山东沿海江豚开展调研、评估及保护行动,致力于形成科学的保护策略,建立江豚守护网络。

志愿者在西海岸新区积米崖进行调研。

比如,在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志愿者们了解到,当地渔民出海捕鱼时,一般会在距离海岸线3~5海里处发现东亚江豚的身影,在灵山岛西南处海湾偶遇成群东亚江豚的几率比较高,并且不同季节东亚江豚的个体会有差异。灵山岛上的老渔民则观察到,灰黑色的东亚江豚大多成群活动,身体表面呈白色的东亚江豚则常常单独行动。志愿者们还和当地NGO、渔民共同探讨渔具改良的可行性,希望为误闯渔网的东亚江豚多留一条生路。

普通市民遇到江豚该怎样救护

近年来,江豚搁浅事件时有发生,公众对它们的救助也越发积极主动。但专家建议,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尽量不要靠近,甚至触摸。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林文治博士告诉记者,现阶段公众在发现鲸豚搁浅后,常常会帮助鲸豚重新回到大海;但正确的做法却是,需要先判断搁浅鲸豚的健康状况。有的鲸豚可能身体已经虚弱到无法维持身体平衡了,这时如果直接将其推回大海,反而会增加它们的痛苦。而这些不是普通公众就能做到的,所以一旦普通公众遇到类似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拨打渔*或者相关部门电话,在专业人员的指引下提供信息,帮助专业人员对其品种和健康状态做出判断;在等待专业救助人员到来前,不要围观搁浅鲸豚,减少它们的焦虑和不安。

再比如,公众在救助搁浅鲸豚时,会往它们的身体周边倾倒海水,希望构筑一个适合鲸豚生存的小环境。但这样的做法,却很容易导致鲸豚呼吸孔进水,反而会导致窒息。正确的做法则是,可以将浸透海水的湿毛巾,覆盖在鲸豚呼吸孔以外的身体部位。

人物

从普通渔民,到”蓝湾卫士“

5月20日,当半岛全媒体记者第一次联系上刘树杰时候,他正在广州参加第四届世界海龙科生物学大会。50岁的刘树杰一身正装,戴着一副斯斯文文的眼镜,娴熟地与旁边的专家学者探讨交流。你不会想到,就在五六年前,刘树杰还是西海岸新区琅琊镇上一位普普通通的渔民。

刘树杰在广州参加参加第四届世界海龙科生物学大会。

育苗技术员转身当渔民

18岁时,只有初中文化的刘树杰,进入了县办的育苗场做技术员。按照这个人生轨迹,现在的刘树杰也许是一位专业的育苗技术顾问。

“但当时,在育苗场,只有每个月37.5元的固定工资。如果赶上加班,最多能拿到四、五十元吧。”刘树杰告诉记者,当时出海捕鱼,经济效益相对更高,一年收入差不多四五万元。

20岁的刘树杰离开了工作了两年的育苗场,离开了众人羡慕的育苗技术员岗位,成为一个跟随父亲捕鱼的普通渔民,走上了跟祖祖辈辈一样”靠海吃海“的路子。

刘树杰发现的一条被误捕的江豚。

那时候,还没有休渔期,除了寒风刺骨的冬天,刘树杰就一次又一次地驶向茫茫大海;而渔业资源丰富的大海,也回赠以丰硕的成果。“最好的时候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临太阳快下山时出海,从把柴火点燃,到烧开一壶热水,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能用流刺网捕获多斤马鲛鱼。”

到了年,已经成为船长的刘树杰换了一艘20马力的大渔船,渔网也换成了单拖。可一网撒出去,却只能捕获到六七十斤杂鱼。再到年,刘树杰观察到的渔业资源衰减速度更是快速上升。

短短几年,渔获量大大降低,带给刘树杰的不仅有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更有对渔业资源连年递减的思考。在刘树杰看来,海洋环境变化、渔业过度捕捞可能都是造成渔获量减少的关键因素。

保护海洋,保护渔业资源不枯竭的念头,就这样在刘树杰的心里生根发芽。

海上科研”好拍档“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树杰结识了*海水产研究所的赵宪勇和金显仕两位老师,并协助进行过*金鳀鱼资源调查。原中国海洋大学的张秀梅教授还邀请他来海大,跟师兄师弟们一起学习。

喜欢学习、善于思考的刘树杰,就这样跟着各路专家学者们,不断学习吸收更多的渔业知识,成长为当地最具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渔民船长。

喜欢学习的刘树杰慢慢成长为海上科研”好拍档“。

年夏天,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张雄老师,在做中国沿海海马保育调查时认识了刘树杰,并了解到琅琊镇近海的海马非常多。

“从海洋环境来看,海马是环境指示性物种,如果一个地区,有大量海马存在,那就意味着,这个海域是一个健康的环境。”刘树杰告诉记者,海马嘛,我们琅琊镇海域就有啊!

年,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海龙科的专家,因为刘树杰的观察,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叹,来到山东省青岛市琅琊镇近海,短短10来分钟底拖网调查作业,就捕捞发现多只日本海马,不由得为这里丰富的日本海马资源竖起大拇指。

到了年,刚刚加入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海龙科专家组的张雄老师,为能将中国海马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筹划举办一次中国海马巡护队长及保育讲师训练营,并第一时间邀请刘树杰来参加。

短短四天,在经过严格认真地学习考核后,刘树杰从15位成员中脱颖而出,成功拿到张雄老师代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海龙科专家组授予的“中国海马保育讲师”和“中国海马保育巡护队长”证书。刘树杰也在渔民身份之外,多了一份职责。“中国海马保育网络青岛站”也由此诞生。

无怨无悔的“蓝湾卫士”

作为一名渔民,加上从事了一些科研项目,一些独特的视角,发现海上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污染、滥捕,让刘树杰觉得是很痛心的一件事情。

从年冬天起,刘树杰开始了他的海马保育旅程。虽然没有经费支撑,但刘树杰按照要求调查测算琅琊镇近海的海马数量,并进行海马保育培训宣传。

起初,只有12个渔民志愿者愿意加入其中,和刘树杰一起进行海马保育巡护。在刘树杰的引导、培训下,越来越多的渔民志愿者加入到海马保护网络中。保护海马一路走来,刘树杰也得到了地方相关领导的认可,年,刘树杰注册成立了公益单位“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更加规范地开展海马保护工作。

在此之前,因为没法申请公益项目支持,团队没有任何费用来源,所有需要花钱的地方都是靠团队内部捐赠,你、我、他……刘树杰说,现在的经费是通过团队注册完成后,申请了北京企业家联合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一个公益项目,去年申请了八万元的公益资金。通过资金的支持,完善了一些制度、人员的培训,使公益组织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正规化、制度化的道路。今年,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又申请了一个山东滨海项目二期的资助资金,还有项目在审批,有了资金公益项目就好开展了。

刘树杰的渔民团队开展日常巡护。

刘树杰说,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在近几年,发展得很不错,可申请的公益资金也不少,但刘树杰不想再申请了,他觉得申请多了反而做不好。

年,由渔民组成的“蓝湾卫士”正式成员已经超过70人。日常,不仅会开展海马巡护,也会组织开展净滩、净湾等一系列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的公益活动。

去年开始,东亚江豚的宣传保护也成为了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以来,刘树杰和他的团队,开始在调研或捕鱼过程中记录江豚目击情况。今年以来,他们在西海岸记录的江豚目击已经有6次。年12月15日,一条因误入“坛子网”溺水死亡的雄性东亚江豚,在渔民老海(化名)收取渔网时被发现,是一条体长1.5米的成年江豚。蓝湾卫士团队第一时间将该信息,提供给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最终被研究所运走用于科学研究。

年12月15日,一条误入“坛子网”溺水死亡的东亚江豚。

刘树杰说,”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火种,要带动青岛、山东乃至全国的渔民,都参与到海洋保育中来,为船稳水定鱼丰的理想状态,做出自己的贡献。

链接

你好,我叫江豚,生活在海里的江豚!

短短的嘴,圆圆的脑袋,隆起的额头有个喷水的小孔,每逢水面起风之时,我便会一跃而出,眯着小眼睛,像磕头一样迎风祭拜,拜而复潜,潜而复起,文人雅士给我起了“追风侯”的雅号。

我名叫“江豚”,是最娇小的鲸鱼之一,而今天的主角,是其中的一种“东亚江豚”,可以算是长江江豚的近亲。

由于没有背鳍,身子又长得臃肿圆肥,我被渔民称之为“江猪”似乎也并不过分,所以追风侯有时候也被叫做“江猪拜风”。

我喜欢生活在近岸浅水水域及咸淡水交汇水域,属沿岸性,河口及江河性的豚类,在亚洲的印度洋及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沿岸海域均有分布,以台湾海峡南部为界,生活在台湾海峡以北的东海、*渤海及韩国和日本的北方海域是东亚江豚,而南部的印太江豚和长江淡水的长江江豚,则是我们同属的亲戚。

我们的寿命在23年左右,别看我宽阔的嘴微微向两端翘起,时刻都保持着微笑,上下颌却密密麻麻排列着约70颗短小的铲形牙齿,像青鳞鱼、梭鱼、小*鱼这些浅海区的鱼类,都是我的最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