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洋噪音,吵死了 [复制链接]

1#

年4月19日,一头抹香鲸搁浅在了象山县的半边山海域。

消息一出,便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该抹香鲸为雄性,体长约20米,体重约70吨。

经过20多个小时不间断的救援,它终于被送回了大海。

这当然是好事,但这件事背后引出的问题,仍然值得探讨和思考——

为什么抹香鲸会搁浅?

要知道,这并不是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出现鲸类搁浅的事件了。

它们的生活区域在深海,正常情况下绝不会来到浅海区。

失去海水,它的皮肤会变得干涸,内脏和骨架也会受到自身体重的压迫,死亡率极高。

鲸类搁浅的原因目前尚未有定论。

除去衰老、生病等正常情况,在外界环境因素中,被认为最有可能的,是鲸类受到了噪音侵扰。

早在年,Discovery频道就拍摄过一部有关海洋噪音的纪录片。

但遗憾的是,除了它,好像也找不到关于这方面更好的科普片了——

《海洋噪音》

SonicSea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发出的声响呈指数级增长。

人类可能并未意识到,但海洋噪音正在无形之中改变整个水下生态系统。

其中一些动物直接受到了这些声音的侵扰,比如我们说到的鲸类。

图源B站

小猫咪字幕组

海洋的环境和陆地天差地别,在声音上尤其如此。

空气对于光来说是极好的传播介质,正如水对于声音。

在九十年代早期,就有科学家做过一项实验——

将一个噪音发生器放在南印度洋下面,想看看声音究竟能传多远。

结果表明,最远在一万七千公里之外,都能检测到发生器的声音。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鲸鱼们适应并利用了声音在海洋中的传播特点。

有些鲸鱼甚至能听见公里之外的声音。

虽然它们也有眼睛,但因为常年在深海,视觉几乎派不上什么用场。

寻找同伴、寻找食物、定位海岸线等,靠的主要都是听觉。

五十年前,它们的世界很安静。

五十年后,它们不可能想到,人类改变了整个世界。

人类对于水下声音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三种活动。

船舶运输,人工声呐和水下爆破,其中尤以船舶运输为重。

目前在地球上,船舶仍然是人们运送货物的主要手段。

不论在什么时刻,都有大约六万条各类商业船只航行在海上。

人们很难意识到这种海洋噪音,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

在我们的感觉里,可能就是平常的引擎声和汽笛声,对于鲸鱼来说却并非如此。

拿我们的生活经验来举例的话,大概可以理解成这种情景:

你想跟朋友聊聊天,你家楼上全天24小时却总是时不时突然装修一下。

光想想,血压就上来了,然而这对鲸鱼来说几乎是日常。

在加拿大西海岸,有一个专门研究虎鲸的科研小组。

不论是捕猎还是日常生活,虎鲸家族都是通过自家“方言”来交流。

然而,当航船经过时,在科研小组的监听设备里,你可以很清楚地听到——

虎鲸们互相交流的声音被航船的噪音完全淹没。

人类被噪音侵扰,可以去投诉,去解决。

但鲸鱼不会,也无法逃离,它们只能不知缘由地默默承受。

直到被伤害。

首当其冲的是繁衍生存问题。

有人做过调查,南北两极,相同种类的鲸鱼,相似的栖息地环境、食物资源等。

最终呈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生长曲线。

因为噪音会影响到鲸鱼呼唤寻找配偶,以及捕食时互相的交流合作。

此外,噪音还会带来一些安全问题。

虽然鲸鱼在海洋里是生物链顶端的存在,幼鲸却并非如此。

寻找食物时,有些鲸类比如蓝鲸会离开幼鲸。

如果这时候被噪音干扰了,幼鲸便很有可能会迷路,成为捕食者的盘中餐。

以及最重要的,对于精神上的摧残。

鲸鱼是智慧生物,这点已经被证实。

在听到噪音时,动物都会本能地想要逃离。

这来自于动物避免环境威胁的一种本能需要,是神经系统对于噪音的反应。

此前,有一个研究小组一直在采集北大西洋露脊鲸的粪便样本。

在的采集数据中,他们发现粪便样本中的应激激素越来越少。

经过更仔细的检查,他们震惊地发现,极速的改变开始于一个特定的时期——

年9月11号。

在其它年份中,研究小组从未检测到这种改变。

有理由推测,这极有可能是因为事件后,航运活动大量减少的缘故。

无独有偶。

在另一部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

此片意在记录下疫情期间人类活动骤减之后,动物们以及环境发生的变化。

在美国阿拉斯加东南部的海湾,每年都有一万多头座头鲸来这里捕食。

以往,它们需要与载有多万游客的游轮分享这片水域。

如今,在安静了25倍的情况下,科学家们发现座头鲸比以往更多地进行交流。

有些交流的声音甚至是科学家们此前从未监测到的。

座头鲸母亲们也开始留下幼崽,去往更远的地方进行捕食。

不难猜想,这是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现在能听见幼崽的呼唤。

人类对它们的伤害是存在的,只是严重程度我们很难意识得到。

这次疫情,让这种影响更加直观地表现了出来。

这似乎是一个死局。

人类发展的脚步不会停下,噪音也难以消除。

但值得欣慰的是,人类虽然自私,但人类也能反思,能学习,能共情。

正如曾经捕鲸几乎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今也已被令行禁止。

有关海洋噪音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一直在研究当中。

设计更低噪音的船只,避开鲸类生活的海域,尽量减少声呐的使用......

人类也在努力着,只不过,似乎还远远不够。

这次的抹香鲸搁浅,或许已早有预兆。

早在去年6月,浙江水域便连续发生了3起鲸鱼搁浅事件,随后7月又有一起。

其中,台州水域12头瓜头鲸的搁浅,更是成为我国有记录的最大的搁浅事件。

虽然鲸鱼数量大幅减少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如此频繁的搁浅事件仍属罕见。

这引起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志陶的注意。

他认为,这可能意味着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转折点。

图源水印

12头搁浅的瓜头鲸被救下了7头,其中6头放回了大海。

剩下一头因身体状况不太好,被研究人员带回基地做康复,取名叫做小瓜瓜。

通过特定的测试,他们发现小瓜瓜已有明显的听力损伤。

这说明它的回声定位系统已经发生紊乱或者损伤,很容易在海洋里迷失方向。

在排除了其它因素之后,他们推测小瓜瓜听力受损并搁浅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人类活动。

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并不深入,所以无法达到有效干扰和帮助。

其实水体噪音的监测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

只可惜,咱们对水体噪音的监测基础工作尚未得到重视。

比如小瓜瓜搁浅的浙江水域。

虽然这里是全国最繁忙的渔港之一,但他们对那里的水体噪音监测三年前才开始。

监测的位点不够多,范围也不够宽广。

时隔一年,又一起搁浅事件发生在浙江水域。

因为营救鲸类需优先将其放生,我们很难知道这条抹香鲸搁浅的原因。

但至少,小瓜瓜的听力受损,以及浙江水域存在噪音污染是事实。

这就已经足够让人类警醒。

舟山沈家门渔港,图源新华社

这次象山县的救援行动,堪称一次奇迹。

发现抹香鲸搁浅之后,当地救援队、村民、相关专家便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但第一次救援行动仍然失败了。

因为抹香鲸搁浅的地方是滩涂,救援车难以靠近,小型船只又不足以拖动它。

唯一的机会,只能撑到涨潮,依靠海水的力量让它回家。

二十多个小时,所有现场人员都在和死神赛跑。

相关专家负责给它输液,清理伤口。

其他人则不停提桶过来往抹香鲸身上泼水,保持皮肤湿润。

在它身边挖出水槽,尽力减轻它承受的压力。

所有现场人员,包括无数守在救援直播间的人,都在默默为它祈祷。

祈祷它能坚持久一些,祈祷涨潮来得快一些。

救援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在无数人的帮助下,这头抹香鲸终于迎着朝阳游向了深海。

救援船上,浑身淤泥的消防小哥目送着它,乐呵呵地笑了。

此情此情,令人动容。

无数网友也都奔走相告,共享传播这份喜悦。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其中体现出的,是属于人类的一种朴素而宝贵的尊重生命的情感。

这份尊重,加上更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