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学识渊博
邱仲麟
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台湾淡江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和副教授,台湾中国明代研究学会原理事长,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是台湾著名明清史学者,在明清都市社会、生态环境、社会慈善、中国近世医疗文化等领域均有建树,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研究成果收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因而获得“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
内容:精彩纷呈
12月13日晚,由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科学处主办的以“鲸鱼搁浅:中国历史上的例子”为主题的社科大讲坛在长清湖校区崇德楼教室开展,邱仲麟先生为主讲人,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文亮老师担任主持人,院长助理、硕士生导师赵树国副教授、青年教师王保宁老师、张世慧老师、史慧佳老师、张婷婷老师出席,我院部分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赵文亮老师代表学院向邱仲麟先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邱老师的事迹。随后,邱先生简单介绍了自己做这个专题的初衷并向同学们做了详细讲解。邱先生从鲸鱼出海的照片引出中国历史上鲸豚搁浅的记载。同时,引用材料分析中国鲸豚搁浅原因以及古人对此的文化解释,但中国的材料与日本西欧相比仍然比较匮乏。他首先通过材料分析鲸豚在山东近海、长江三角、浙江沿海、福建沿海与广东沿海的活动。再利用材料介绍了鲸豚入内河的问题,包括长江、*河等,对鲸豚搁浅的时间分布进行探讨,搁浅总计次,其中以东海的次为最。清代嘉靖年间以前记载较少,此后记载较多,但-年间四大海域全部未见记载。他引用各地的记载和神话等资料统计,论述鲸鱼搁浅与其五六月生殖季有关。之后,他对鲸豚搁浅的空间分布进行研讨,利用资料,论证了较为集中的地方有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河口南北海岸等,且以杭州湾最多,长江口南北两岸次多。研究员再次利用资料解释了为何钱塘湾一带鲸豚搁浅多,包括潮汐、地形等原因。他又谈论了搁浅规模问题,引用清代的记载资料论证当时有较大数目的鲸豚搁浅以及搁浅鲸豚的体型较大,但同时也提到,由于对长度记载存在极度夸张现象和古今之间市丈的差异,而且因为史料不同,记载内容也存在较大出入,部分内容依然有待考证。介绍了搁浅鲸豚的种类,从史料中分析鲸豚特点,从而得出搁浅鲸豚主要分为须鲸亚目以及齿鲸亚目,同时通过史料,详细介绍了须鲸与齿鲸的部分区别。
邱老师展示了鲸豚搁浅的个案整理。据现今科学研究,鲸豚搁浅原因分为在海上死亡的鲸豚被冲上海岸,以及活鲸是由于磁场改变、地震风暴、海洋污染或迷路。古人时常在史料中神化了在海上死亡的搁浅鲸豚,然而并没有详细记载鲸豚在海上死亡的原因。且通过史料,能够看出鲸豚的死亡原因包括争斗、暴风雨、海溢、大雨洪水、追船误入滩涂等。最后,邱老师进行了搁浅的文化性解释。古人大都注意到搁浅鲸豚的眼睛多脱落,并论证了搁浅原因。古人认为鲸豚搁浅的文化性解释分为贬谪说、闰鱼传说和神虾押巨鱼,且通过闰鱼传说进一步论证海上飓风与鲸豚搁浅具有相关性。到了清代后期,多种文化性解释渐渐融合到一起。又讲述了鲸豚搁浅的下场。史料展示,搁浅鲸豚部分被捕杀,部分被放生,部分被人们救助,部分被做成食物,也有部分被做成灯油,但资料的可信度仍待商榷。他展示了实物遗迹。资料展示,古人曾用鱼骨做房屋、屋梁及神庙,制作标本或者旅游景点。
观后:感慨万分
讲座尾声,赵树国老师有感而发做出总结:在面对史料少且散的情况下,邱老师仍能轻松驾驭。邱老师的文章,让我们领略了他的治学方法:首先,在史料的选择上要竭泽而渔。其次,在拥有众多史料的基础上,要做细致的分析。最后,谨慎的得出结论。
互动:温情四溢
邱老师热情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包括为何中国未曾出现如西欧日本的大规模捕鲸活动,古人对鲸的不同的形象化人形化描述能否看出其持续化过程等问题。他分析指出,中国人对海洋还很陌生,尤其到明清实行海禁以后,就更陌生了,因而史料上的记载也就相对就少。当然,也有个别会去主动捕杀鲸鱼,不过只能说是个例。从上古以来,中国人都会把海洋神秘化,它是一个持续性的建构,这些神秘性的东西与沿海人民的生活相联系。
影响:润物无声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开阔了同学们的历史视野,也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面对一个“小”问题,怎样把少而散的史料整理到一起,继而用宏观的眼光去分析解读,最终将研究上升到一种宏观层面。
文稿:学习部刘梦雪
图片:信息部韩娜王昭月
编辑:刘梦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