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的海岸外,印度洋暖流和大西洋寒流交汇处,洋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滋养了大量浮游生物、各种鱼群。而千百万年来大白鲨就在这里生活。
南非小伙迈克本是生活在内陆的农场少年,二十岁来到海边成为了一个渔民。每天出海都能看见大白鲨在船附近跳出海面抓捕猎物,迈克渐渐被大白鲨这种力量和爆发力深深折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白鲨观光开始流行,而迈克找到了一份大白鲨观光船船长的工作。经过四年的心理建设,迈克最终没有能克服下水和大白鲨游泳的诱惑,决定冒险在鱼饵引来大白鲨时下水近距离观察大白鲨。
在不接触海洋的人看来,在鲨鱼旁边游泳已经是自寻死路,况且是在启动捕猎模式的大白鲨旁游泳,就连很多潜水的人也觉得这是在找死。可迈克坚持认为,要了解大白鲨的行为,只有亲自下水去和大白鲨互动,而不是傻傻躲在笼子里,毕竟市面上还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和影像资料可以参考。
鲨鱼不像人类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只能通过身体姿态和动作传递信息。在鲨鱼身边活动的人需要把自己也当成是一只鲨鱼。当你遭遇小型鲨鱼时,不用太担心,因为小型鲨鱼并不会挑战体型大小相当的未知生物;而当你遭遇大型鲨鱼(虎鲨、大白鲨、甚至远洋白鳍鲨)时就要比较谨慎了,大型鲨鱼的试探性攻击也能致命。
而渐渐,迈克找到了和鲨鱼和平相处的方法。和人们初次见面打招呼一样,迈克在下水遇到大白鲨的一瞬间也会先打招呼,说明“我尊重你”,让鲨鱼消除警戒,避免鲨鱼的自卫性攻击。迈克通常见到鲨鱼时通过蜷缩自身的身体做到这一点,让自己缩起来像个球形一样。
消除戒备的鲨鱼也许对人不感兴趣擦身而过,而也许会向迈克游来。这个时候则需要保持和鲨鱼的距离,当鲨鱼距离足够近的时候就有可能会进行试探性的攻击。
保持距离并不意味着四处游动,所有从大型掠食性动物面前游走或跑开的动物或人都可能被认为是猎物,就像猫咪也会去追滚动的毛线球。人在水里检视鲨鱼,而鲨鱼也一直在检视眼前这只“冒牌鲨鱼”。
迈克并不会游离鲨鱼,而是待在原地,当鲨鱼靠近时,迈克会伸张身体和四肢,让鲨鱼知道这只“冒牌鲨鱼”在保护自己的安全距离,太近的距离会让“冒牌鲨鱼”很不舒服。而尤其是当鲨鱼微微张嘴的时候,那是攻击行为的标志。
当迈克觉得鲨鱼的攻击意愿强烈的时候,则会潜到鲨鱼下面。博弈中的鲨鱼并不愿意把自己脆弱的腹部暴露给其他掠食者,所以鲨鱼也会下潜一点以保持和迈克同样的深度。
下潜不但可以抑制鲨鱼的试探性攻击,还可以在鲨鱼意识中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套用埃及战神的话说,就是“我尊重你,不侵犯你,但也不害怕你”。
有人也许会问,难道就不怕遇到神经不太正常的鲨鱼吗?野生动物基本上做任何事都有必然原因,千百万年形成的天性中并没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十几只鲨鱼在吃鲸鱼浮尸时并不会互相争抢,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约定俗成排队进食,然而捕猎海豹时一口没咬紧的猎物却可以被旁边的鲨鱼吃掉,这些都是千万年来一直在上演的场景,并不存在哪只心情不好或者精神不正常的鲨鱼来破坏这些次序。
大自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其实是人类活动迅速的变化。比如鲍鱼在餐桌上受到追捧,大量鲍鱼被采集,南非海岸边的大海藻失去鲍鱼的控制而开始疯长。
而疯长的大海藻却成为了海豹们的避难所,鲨鱼很难捕猎到躲在大海藻森林里的海豹们。小小的鲍鱼不经意影响到了大白鲨的捕猎行为,这又是一个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而近期,因渔业捕捞导致鱼群数量减少,也有虎鲸开始进入南非海域大白鲨的栖息地生活。虎鲸不仅捕食海豹,还会捕食大白鲨。而千万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大白鲨们却不得不寻找别的栖息地。
漫潜界
大海里喜欢鲨鱼的人们!
近期精彩文章:
天冷了,说说BloodShift,以及为什么冷水潜水会增加减压病风险
不能不说,潜水环境的变化也是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借着疫苗的事,说一说远古生物“鲎”
你听说过Manta女王的故事吗?
沙姆沙伊赫系列鲨鱼连续袭击事件始末
如果人进化成水生动物,我们可爱的猫猫狗狗们会怎样?Liu教练
谢谢鼓励,让我再接再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