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https://m-mip.39.net/zl/mipso_5188965.html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绘本阅读技巧。专注亲子阅读和儿童心理周末的时候,初中同学找我聊天,让我推荐3岁左右宝宝读的书。推荐完之后,我问她,现在老大上几年级呢?同学说,老大现在五年级,之前一直是老人带,她没有给孩子辅导过作业,小低年级时,每次考试成绩还挺好,就忽略了,现在不怎么爱阅读。其实,当她让我给二宝推荐书时,我大概猜到是不是老大阅读这方面出现了问题,一问果然是。小学的学习成绩,特别是语文,真的有很大的迷惑性,阅读带来的后劲不足,往往在3年级之后,甚至初中才能显现出来。之前跟一位培训班的老师聊过天,她说:“孩子们在一二年级分数都很高,负责任的家长觉得把生字都会写了,课文该背的背了,就没啥好辅导的了。三年级后发现之前路线走错了,才慌忙找培训班。”涵涵还没有上过语文培训班,我没了解过,所以不敢妄言。但从自己学语文的经历来讲,我总觉得语文是个积累的过程,无论是阅读和写作,培训班能教给我们一些技巧,做题套路,但真正的阅读积累,这个在短时间内是灌输不到人的脑袋里去的。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的,只是个例子,在课堂上老师教了怎么去阅读课文,让课外阅读有了指导方法,去适当精读,然后再去大量泛读,积累背景知识,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量。部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高考语文正在进行很大变革,以前卷面大概字,现在是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而且题材涉及哲学、历史、科技等。阅读题量的增加,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读完后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力都是一个考量。题材的综合性,则要求我们在给孩子选课外读物的时候,非虚构性的,虚构性的都要有所涉猎,不然孩子读故事读习惯了,高考的时候碰到科技、哲学类的题材,肯定内心会有所排斥,甚至读不下去,更别提答题了。也许有人会说,还没上小学就要考虑高考吗?人生能够预习多好啊,难道我们制定计划时,不应该采用倒推法,把一个个小目标分解到现在,然后个个击破吗?退一万步说,就算不为了考试,阅读的习惯,知识面的广博那也是别人拿不走的一大笔精神财富呀。阅读的重要性,我都不想再多说了,就想说说语文能力的提升。生活中的语文学习
有的读者,在孩子上一年级之后,看图说话出现问题了,才想着怎么去补。
其实,这个在学前就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了。
看图说话要想写好,肯定离不开这几点:
观察力
表达力
逻辑思维
合理想象
咱们平时带着孩子一起读绘本,看图读字的过程中,对这几种能力都有锻炼。
还有就是咱之前开团的很多思维训练的书里的一些游戏,比如找不同,看图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等等,这类的题,也在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在孩子做完后给你讲的过程中,对表达力也是一个锻炼。
还有就是平时多跟孩子聊天,比如你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玩得开心吗?
她可能会说,老师给我们讲了端午节的故事,下午带我们包了粽子,后来我们吃了粽子。
这是一个逻辑很清晰的孩子的回答。
那可能另一个孩子的回答是这样的:
今天我玩的可开心啦,快要端午节了,老师给我们讲了屈原的故事,还带着我们一起包了粽子,我最喜欢吃的是红豆馅的,可好吃啦,妈妈,咱星期天也一起包粽子吧。
这个孩子呢,回答的就会形象,描述中有画面感,还能给人感受到幸福感。
那有的孩子呢,可能只会回答:“开心”。
那对于本身就喜欢多说话的孩子,我们不要嫌烦,鼓励孩子把话说完。
只回答开心的孩子,可以耐心引导“都有哪些开心的事儿呀。”
孩子会给你说:“包了粽子。”
那就继续问细节呗。
其实,最怕的就是本身孩子的表达欲望挺强,家长却觉着孩子说的没啥意思,不认真倾听,慢慢地孩子就不说了。
说“叙事性的语言”是思维能力的外现,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可千万别不当回事,等孩子看图写话了再去头疼,然后急急忙忙交给辅导班。
什么是叙事性的语言
想想看,我们说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好,指的是对话语言吗?
并不是。
妈妈,我饿了。
爸爸,我想要吃草莓味的冰淇淋。
对话性的语言,只要会说话,大家都会。
看书的时候,只要识字,都能读得下来。
但是复述故事,讲好一个故事,完整并且条理清晰地传达上司的会议精神等等,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上学时给别人讲题,大家一听就懂,觉着他就像个老师。
很多领导讲话,主题鲜明,逻辑清晰,他讲的时候大家聚精会神,讲完后人心振奋,意犹未尽。
而有的领导讲话时,台下的人昏昏欲睡,讲完后大家稀里糊涂地,并不知道他讲了什么。
这就是叙事性语言的差距。
叙事性语言之所以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语言表达、逻辑思路、情感情绪......皆可以通过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而得以展示。
复述故事
那么,我们除了在孩子给我们讲故事的时候,积极主动地配合倾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锻炼呢?
如果一本书讲完了,你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说:“来,给妈妈讲下,这个故事吧!”
孩子肯定说我啥也没记住,我不会。
那如果换成请教呢?
咦,涵涵我怎么忘记了,老爷爷第一次熬肉丸子汤的时候,都有谁来啊?
孩子回答后,我们可以继续“请教”,那第二次呢?第三次呢?最后呢?
一个故事就这么复述出来了。
也可以在第二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复述头一天晚上讲的故事。
还可以随时随地的跟孩子说故事。
比如:带涵涵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我们看到了猪笼草,然后我就问:“涵宝宝啊,这个猪笼草,我怎么感觉很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过。”
抓耳挠腮,装作很想要记得,但就是想不起的样子。
孩子这个时候,就会很有热情地来“帮”你了。
“妈妈,是小鼹鼠里面的呀。”
“小鼹鼠??……”
吧啦吧啦故事复述出来了。
认真回答孩子问题
3岁左右,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时候,最喜欢问为什么了。
这个时候,咱可不能随便敷衍。因为不单单是会磨灭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会错过孩子表达的机会。
比如当涵涵问我虎鲸的时候,我自己并不太懂,那我就给她百度一下。
我们一起看百度的时候,因为涵涵已经在绘本里看到过关于虎鲸的一些知识,她就会滔滔不绝地给我补充她自己知道的。
而我呢,也会把我看到的信息,总结出来给她听。
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叙事性语言能力,还能很好地给她做个示范。
孩子自言自语时不打扰不嘲笑
涵涵自己一个人玩的时候,也是很热闹的。因为在她的眼里,所有的玩偶,甚至一片纸都是有生命的。
她会赋予他们每个角色以有名有姓的称呼,并且还会编出一个故事,边嘴里念叨着,边自己玩。
那这个时候,我们最好不要打扰孩子,也不要取笑孩子,更不要用自己的见识去指点孩子。
让她尽情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编故事的能力吧。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每天所说的对话语言,而在于叙事性语言。
叙事性语言的发展,离不开词汇量作为基础,也离不开大人有意识,孩子无意识的引导。
如果你想让孩子有个不错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妨从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吧。
兴趣班、补习班什么的,都只能给我们术方面的训练,最重要的词汇、思维等训练,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里。
END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