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偏方 http://m.39.net/pf/a_4793199.html6月9日,新华社播发通讯《这里何以成为万只鸟儿的“家园”——探访*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对*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经验进行报道。文章说——
初夏的*河三角洲,*河水浑*厚重,芦苇荡鲜绿夺目。风吹草偃间,但见珍禽掠过,鸣声啾啾。河海交汇处,大片新生湿地,涵养着万千物种。
总面积15.3万公顷的保护区,成为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成百上千只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稀鸟类在此繁衍生息,种、万只鸟类开始将这里当作家园。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以来,自然保护区加快保护与修复步伐,全力保障*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健康完整。记者近日探访*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数据呈现当地经过持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成为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的奥秘。
这是5月13日在山东*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拍摄的大白鹭。
在山东*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黑天鹅(年10月31日摄)。
在山东*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只丹顶鹤在水草间栖息(5月13日摄)。
在山东*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只丹顶鹤飞越树丛(5月13日摄)。
白天鹅等候鸟在山东*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栖息(年12月22日摄)。
在东营市图书馆附近,东营市观鸟协会会长郭建三(左)和同事在观测东方白鹳(5月12日摄)。
在山东*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华章(前排左)乘坐水陆两栖巡逻车和同事们巡查(5月13日摄)。
在东营市*河入海口,*河汇入渤海,形成独特景观(5月13日摄)。
这是无人机航拍的山东*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年6月23日摄)。
这里何以成为万只鸟儿的“家园”
——探访*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
初夏的*河三角洲,*河水浑*厚重,芦苇荡鲜绿夺目。风吹草偃间,但见珍禽掠过,鸣声啾啾。河海交汇处,大片新生湿地,涵养着万千物种。
总面积15.3万公顷的保护区,成为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成百上千只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稀鸟类在此繁衍生息,种、万只鸟类开始将这里当作家园。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以来,自然保护区加快保护与修复步伐,全力保障*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健康完整。记者近日探访*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数据呈现当地经过持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成为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的奥秘。
候鸟变“留鸟”
保护区科研人员赵亚杰记得,自己亲手给30多只东方白鹳办了“身份证”——环志。她很欣慰,因为不少有环志的东方白鹳又回到保护区筑巢、繁育。
记者在保护区看到赵亚杰时,她正将厚重的防护衣和雨靴穿好,与同事登上小船开始一天的工作。
小船蜿蜒前行,赵亚杰讲解说:“环志就是给雏鸟安装彩环和追踪器,以此获知其迁徙路线及生活习性,为鸟类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在保护区监控室,一只环志过的成年东方白鹳引起工作人员注意。“这就是我们曾经环志的雏鸟之一,现在它又飞回来继续繁育后代。”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科研中心负责人王安东说。
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古往今来,候鸟们延续着迁徙的习性。然而,*河入海处,在追踪器的记录和“见证”下,许多候鸟已成为“留鸟”。
穿行在保护区,常能看到电线杆上直径数米的东方白鹳巢。据介绍,自年以来,保护区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湿地恢复和生态补水工程,并建设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巢、实施东方白鹳繁殖栖息地保护改善工程,良好的生存条件为东方白鹳顺利繁殖提供了保障。
王安东说,东方白鹳年开始在保护区筑巢繁殖,截至年已累计繁殖雏鸟只,今年繁殖的雏鸟数量有望创新高。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河口生态条件的改善:年,保护区鸟类有种,年达到种,年有种……截至目前,保护区观测到鸟类种,其中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2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等二级保护鸟类64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
“*河三角洲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每年迁徙经过的各种鸟类多达万只。”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工会主席吕卷章说,这里已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三角洲湿地“新生”
34岁的民警杨华章有一个特别的头衔——“生态警长”,这是当地重视生态保护的缩影之一。
他的主要职责是守护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核心区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在杨华章看来,蒹葭苍苍、鸥鹭翔集充满诗意,但16万亩责任区、3小时的巡逻路更为“写实”。
“除了日常巡查,我们依靠智慧防范管控平台可以迅速发现不法行为,打击盗猎违法犯罪。”杨华章说。
作为退海之地,*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智慧的*河口人民深知:*河水沙资源是*河口湿地生存和发育的根本,*河水沙量是否丰富,决定着河海交锋的胜负,关系着陆与海的此消彼长。
20世纪90年代,*河在9年时间内平均每年断流天,也就是说自然保护区河段每年近三分之一时间内处于干涸状态,这意味着海水倒灌,打破湿地生态平衡,*河口湿地面临生死存亡。
年以来,*河水利委员会开始实施调水调沙,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创造了良机。保护区通过筑堤修坝向湿地引水、蓄水,恢复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用淡水冲碱压盐,以促进湿地的自我恢复、自我发育。
抢引*河水由此成为保护区人每年的头等大事。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耿沛华说,*河水是湿地的“命根子”,水来了,不仅湿地得以恢复,随之而来的还有鱼类和鸟类。
年以来,*河三角洲生态建设迎来新契机,保护区人又借机开启了新一轮湿地修复之路。
去年,*河三角洲累计生态补水1.74亿立方米,比近10年均值增加两倍多。据了解,大流量生态补水期间,河海交汇线向外最远扩移达23千米,大大遏制了海水倒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趋势,增强了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
除了生态补水,保护区正加快*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逐步走向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年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修复滨海湿地3.3万亩。
数据显示,年至年,*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北部区域湿地面积占比增加14.96%,南部区域湿地占比增加10.96%,湿地功能进一步增强。
此外,厚密的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一度导致贝类等底栖生物密度降低,鸟类栖息生境减少,危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记者在保护区一角看到,互花米草治理已取得进展,昔日茂密的互花米草已不见踪影,不仅水面重现,鸟儿也多了起来。
年,保护区清除互花米草亩。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宝华说,这里的互花米草治理以物理防治为主,一次性灭草效果均超过90%,且对环境扰动小,盐地碱蓬、海草等本土物种可逐渐自然恢复。
生态红利惠民生
依托良好生态,*河入海口城市东营积极打造*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制定“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惠民产业。
从年起,东营实施北汊河河道疏浚、湿地景观修复等项目,让常态化观览“河海交汇”成为可能;新开设的观鸟秘境项目,满足了观鸟爱好者在不打扰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近距离观赏、拍摄野生鸟类的需求。
今年“五一”假期,东营文旅活力十足:*河口生态旅游区不仅有音乐会、旗袍走秀等精彩演艺活动,游客还可以体验舟游白鹳湖、河海交汇等特色游玩项目;第十届*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老街长巷”非遗文化周、天鹅湖自行车骑游等活动……
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河口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76.13万人次,同比恢复率达83.11%。今年五一期间,*河口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今年是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我们将以建设‘休闲度假一线城市’为方向,加速实现打造*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桂林说。
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生态惠民画卷,正在*河三角洲上徐徐铺展。
(新华社济南6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吴书光、孙晓辉、张武岳参与采写:张昕怡摄影: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变迁
年东营市成立后,市委、市*府十分重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年,开始酝酿建设自然保护区。年12月21日,东营市人民*府批准建立“*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年11月,山东省人民*府批准成立“*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号文批准成立“山东*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7°40′~38°10′,东经°41′~°16′,总面积为1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9万公顷,缓冲面积1.1万公顷,实验区面积6.3万公顷。该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范例。
区内分布各种野生动物达种,其中,海洋性水生动物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江豚、宽喙海豚、斑海豹、小须鲸、伪虎鲸5种;淡水鱼类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达氏鲟、白鲟、松江鲈3种;鸟类达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灰鹤、大天鹅、鸳鸯等33种。黑嘴鸥这种世界上存量极少的稀有鸟类,自然保护区内有较多分布,并在这里做巢、产卵、繁衍生息。
区内植物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天然苇荡公顷,天然草场公顷,天然实生树林公顷,天然柽柳灌木林公顷,人工刺槐林公顷。自然保护区内,居民少而且居住分散,土地污染轻,原始景观保存完好,权属国有。由于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按自然规律演替。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马章安整理报道)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